大家都知道,三國時期是從來不缺人才的,一個人只要有點本事,自然就想自己能夠得到賞識,能夠讓自己的才能充分發揮出來。像是諸葛亮這種,即便是被劉備三顧茅廬才出的山,但絕究還是不想自己的才會被埋沒。
不過,三國時期有三個人并不是,他們也很有才干,但是他們寧愿浪費自己的才干,就是不做事。今天,我們就來聊一聊埋葬了自己才干的人。
諸葛亮北伐途中曾經感嘆到:「魏殊多士邪!何彼二人不見用乎?」這「二人」中,有一位就是石韜。石韜是很厲害的一個人,當年他、諸葛亮、孟建和徐庶并稱為諸葛四友,而石韜和孟建在歷史上都沒留下什麼消息。
據說,兩人與諸葛亮一起玩的時候,就決定了要回老家,其實就是去給曹操打工。當時,諸葛亮就說:「中國饒士大夫,遨游何必故鄉邪!」意思是大丈夫在哪里都可以建功立業,為什麼一定要回故鄉呢?
其實,這就是一個選擇題,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歸宿。之前曹操也請過諸葛亮,但是諸葛亮知道曹魏陣營里的能人太多了,堅決不去曹營。
後來,孫權也想請諸葛亮,諸葛亮回:「孫將軍可謂人主,然觀其度,能賢亮而不能盡亮,吾是以不留。」諸葛亮早就看出來了,如果他去了孫權的陣營,雖然能夠得到禮遇,但是并不能盡情地發揮才能。所以,諸葛亮去了劉備的陣營。
而石韜與孟建就是放棄了劉皇叔,選擇了曹操,這兩人到了曹魏陣營過完余生不成問題,但是想要發展起來,恐怕就很難了。由此可見,他們兩人的才干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。
諸葛亮「何彼二人不見用乎?」中的另一人是徐庶,徐庶在三國時期的經歷很神奇,他原本并不是一位謀士,而是一位俠客。徐庶曾經為了給人報仇,差點被抓進監獄。在這之后,就有人和他說:「徐庶啊,你這樣不行啊,總有一天是要倒大霉的啊。」
所以,徐庶放棄了武道,開始從文。不過,徐庶并不是很受歡迎,畢竟他從前在江湖上混,放在今天就是天天在學校外面打架的社會人士,所以他的同學們并不歡迎他。徐庶對這些都不在意,他一直在學習,後來去了荊州,認識了諸葛亮,通過諸葛亮的介紹,徐庶加入了劉備的陣營。
曹操南下的時候,劉備被嚇跑了,之前是把老婆孩子扔下了,這次倒好,把人家的老母親扔下了,徐庶的母親落到了曹操手里。這讓徐庶很為難,一面是自己的大業,另一面是親情。在古時候,放棄老婆孩子去闖蕩江湖的人有很多,但是放棄母親的并沒有多少。
于是,徐庶就向劉備提出請辭:「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,以此方寸之地也。今已失老母,方寸亂矣,無益于事,請從此別。」
徐庶走了之后,就到了曹操陣營,之后孔明就再也沒聽見徐庶的消息,這讓孔明覺得很奇怪,徐庶這麼厲害的一個人,應該受到重用啊,怎麼一點消息都沒有呢?
其實,并不是曹操不想重用徐庶,而是徐庶不愿意為曹操做事,所以他將自己的才干隱藏了起來。那麼徐庶為什麼不愿意展現自己的才華呢?
據說,他在離開劉備陣營時,對劉備說,他即便人在曹營,也不會為曹操出一個計謀。徐庶到了曹營之后也確實是這麼做的,可惜了他一身才干只能淹沒在歷史當中,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大義。
在曹操陣營中也發生過相似的事情,當年張邈背叛了曹操,還劫持了謀士畢湛的家人,于是曹操就對畢湛說:「你走吧,你的家人都被張邈控制了,你即便是叛逃,我也不會怪罪你的。」但是畢湛并沒有逃走,他說他不要老婆孩子,就要跟著曹操。這可把曹操給感動得,眼淚都掉下來了。
可惜,曹操一不注意,畢湛就跑了。畢湛要走就走唄,為啥要騙曹操呢?學學人家關羽,早早和曹操說得明明白白,他是劉哥哥的人,是要去追隨劉哥哥的。
恐怕畢湛知道曹操本性,如果是劉備說這話,他可能啥也不說,直接走了,但是曹操說這話,他走的時候還要掂量一下能不能把自己的腦袋也帶走。
後來,畢湛被曹操活捉了,曹操竟然再一次原諒了畢湛,不知是曹操真心有胸懷,還是其他原因,但總得來說,兩人也是有隔閡的,他自然也沒辦法施展自己的才華。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