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死前,李善長拿出免死金牌,朱元璋笑道:你看看金牌背面寫的啥
2024/02/07

前言:

明朝開國之初,朱元璋為了建立功臣體系,招攬天下英才。李善長就是朱元璋籠絡到手的一位頂級謀士。李善長出生于元末亂世,自幼聰慧過人,長大后才華橫溢,一心想要找一個英明的君主輔佐。在投靠朱元璋后,李善長給予朱元璋許多妙計,幫助他逐步統一天下。

李善長可謂功勛卓著,是明朝開國的關鍵功臣之一。然而好景不長,隨著朱元璋權傾朝野,他變得多疑殘忍,開始懷疑李善長謀反。最后,李善長被賜死,與其一家老小一起遭到滅門之災。李善長之死預示著明初著名功臣的凄慘結局,也揭開了朱元璋晚年殘暴統治的序幕。

才子求仕無門,遇明主揚眉吐氣

李善長生于元順帝至正十五年(1355年),出身濠州定遠(今安徽定遠)。李善長自幼聰慧,有志向要震古爍今。他博覽群書,對兵法謀略尤其感興趣,還在家鄉開設私塾,培養人才。

當時正值元末動蕩,天下積弊盈溢,李善長看到社會黑暗,國家衰微,心中暗自嘆息。他不愿意出仕朝廷,附和腐朽的統治,只想尋找一個有作為的明君,扶持他做大事。

在明鄭和下西洋的時候,李善長便有揚名立萬的抱負。他東渡長江,來到集慶路(今江蘇南京),想接近這位讓中國聲名遠揚的名將,為他出謀劃策。然而鄭和很快便去世,李善長的愿望落空。

此后,李善長繼續在鄉里辦私塾,一邊教書,一邊觀望天下形勢。看到元廷腐敗,民不聊生,李善長憂心忡忡,日夜思索如何救世濟民。

終于,在正平十一年(1356年),李善長看中了朱元璋。當時朱元璋在集慶起兵,備受明鄭和的知遇之恩,深得民心。李善長判斷,朱元璋必能成大事,遂毛遂自薦,前往投奔。

朱元璋知道李善長是當地有名的才子,又具豐富的兵家知識,對他禮遇有加。兩人一見如故,意氣相投。李善長終于找到了心目中的英明領袖,對朱元璋更是敬仰備至、臣服無二。他立志要助朱元璋推翻腐朽統治,使百姓脫離水深火熱的苦難生活。

率兵破元,出謀獻策

李善長到朱元璋身邊后,便隨軍征伐,為朱元璋出謀劃策。李善長善于用兵,每每能在關鍵時刻救朱元璋于危難。

至正十六年(1356年),朱元璋攻占集慶城后,元兵憤而圍城反攻。朱元璋心急如焚,李善長提出在城門前挖坑埋木樁,元兵一涌入城就全軍覆沒。這出奇招果然大勝,元兵死傷慘重。

此戰一舉將朱元璋在江南的根據地保全下來。李善長的妙計讓朱元璋信賴備至,由衷感激他立下的這第一樁大功。

至正二十年(1360年),朱元璋率軍攻打,在采石山遭遇元軍主力圍攻。朱元璋大驚失色,李善長則毅然提議退回集慶城固守。朱元璋聽從他的策略,舍棄軍需物資,輕裝退軍。最后元軍上當中計,追至集慶城下中伏,又遭此一敗。

此役反敗為勝,全靠李善長的穩妥判斷。朱元璋由衷感嘆:「若無善長,吾安能全大業乎!」他更加倚重李善長的謀略,在用人唯才是舉上也越發看重李善長。

李善長先后獻策四十余條,屢建奇功。朱元璋非常倚重他,每每親自審閱李善長的奏疏,將他視為心腹之臣。李善長也以輔助明主為己任,辛勤工作,無微不至地照顧朱元璋的起居生活。

明建國初,封六公勞苦功高

洪武元年(1368年),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,自立為帝。他記取了歷史上的種種教訓,知道要廣納人才,樹立功臣體系,以鞏固新朝。于是他舉辦了一次盛大的封贈典禮,封李善長為中書省左丞相,賜名「忠襄」,并列為開國六公之首,位于直文臣王國寶之上。

李善長勞苦功高,是明朝開國的重要功臣,受到朱元璋的高度重用。不僅如此,朱元璋還把次女寧國公主許配給了李善長的兒子李承裕,將李善長一家拉入了皇室。

朱元璋舉辦隆重典禮,勻給李善長厚祿巨賞,以示對他的崇敬與感激。李善長也由衷感動,他跪拜在朱元璋面前,流下了激動的淚水。這一刻,李善長感到自己多年苦心孤詣終于沒有白費,上天眷顧,讓他助這個英主一統沉淪多年的江山。

此時的李善長已是年近花甲,他沉浸在開國的喜悅中,以為朱元璋會信任依靠他一輩子。為了回報朱元璋知遇之恩,李善長時刻謹記皇上的囑托,每日勤勉工作,竭盡心力輔佐朱元璋治理天下。然而他并不知道,好景不長,暗流已在不可名狀的地方涌動。

猜忌生根,免死金牌成棄子

洪武十三年(1380年),朱元璋突然生病,在床上臥病不起。李善長等開國重臣聞訊急忙前往探望,但是李善長的兒子李承裕卻遲遲不至。

朱元璋性情乖戾,素有疑心病。看到李承裕的冷落態度,他立刻產生猜忌——李善長不忠心了。朱元璋想起李善長曾在元朝做官,心中更加確信他必定與元室勾結。

于是朱元璋漸漸疏遠李善長,對他的奏章見風使舵,政事方面也再不倚重他。李善長感到朱元璋的變化,心中無限惆悵。他認為自己對明廷忠心耿耿,絕無二心。哪知朱元璋已對他充滿懷疑。

正當兩人關系日益惡化之時,胡惟庸案爆發。胡惟庸是朱元璋心腹,被控謀反下獄。李善長的弟弟也被牽連其中。

李善長不敢置信,他弟弟素無他志,怎會卷入謀反?這難道是有人陷害?李善長冒險上書為弟弟鳴冤,這在朱元璋看來更是證明李氏一族陰謀踞藩。

朱元璋大怒,當即取出多年前賜給李善長的免死金牌,上面寫明「除謀反罪外」。他冷笑,原來李善長早就謀反,還想利用這個免死金牌逃脫法網!

免死金牌頃刻間成了證據。李善長絕望地發現,自己已被朱元璋盯上,免死金牌也保不了全家性命了。

功高震主,最后一刻回光返照

不久,朱元璋果然以「謀反」的罪名將李善長下獄。已經70多歲的李善長支持不住牢獄酷刑,很快病重。

獄中李善長絮絮低語,回想起自己對朱元璋的忠心耿耿。他建國立功的時候從未要求過什麼,只求老身退隱清閑。哪知今日竟被如此對待!李善長憤憤不平,對朱元璋也生出了怨恨的心思。

臨終前,李善長還保有一絲僥幸——他相信朱元璋不會忘記自己建國的功勞,會手下留情。于是他請求見朱元璋最后一面。

朱元璋竟然答應了。當再度見到李善長時,他內心深處其實還是不忍殺他。李善長病容憔悴,已不似往日風姿。朱元璋不禁想起他建功立業的畫面。

李善長哽咽著反復哀求,希望朱元璋饒他全家性命。他表示天下之大,自己安分守己,絕無二心。哪知朱元璋冷冷回絕,指責他謀反之罪無可否認。

就在兩人僵持之時,有官員突然來報軍情,元順帝在北方起兵反撲。朱元璋大喜,立即準備北伐。他急忙告辭離去,也就錯過了對李善長手下留情的最后機會。

不久,李善長在獄中吐血身亡。朱元璋得報軍情后,下令將李善長一家老少悉數殺死。據說朝中有70多口李氏被誅,悲慘異常。

明初奇才就此被斬殺,以最悲涼的方式結束了功勛卓著的一生。李善長死后,朱元璋更加猜忌功臣,接連殺戮開國群英,為日后靖難之禍埋下了伏筆。

結語:

李善長的才華與才干,對朱元璋鼎立江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他本可以和朱元璋共同開創一個太平盛世,卻因功高震主而遭到嫉視猜忌。

李善長之死昭示著朱元璋性情中的殘暴與多疑。這也預示著明初強橫霸道的獨裁統治與接踵而來的災難。李善長的悲劇警示后人,功成名就之后更需要保持謙遜低調,小心應對權力帶來的陰暗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