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球能夠成為一顆生機勃勃的星球,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就是:太陽這個「大火球」一直在給地球提供能量。據我們所知,太陽誕生于大約46億年前,從那時開始,它就一直在發光發熱。那麼,太陽究竟使用了什麼燃料?為什麼燒了46億年,還沒有燒完呢?下面我們就來聊一下這個話題。
太陽使用的燃料,其實就是宇宙中最多的元素——氫,更準確地講,是氫原子核,也就是質子,在太陽的核心,質子不斷地發生核聚變反應,而太陽的能量正是來自于此。所以太陽的發光發熱,其實并不是燃燒現象,當然了,為了方便討論,我們還是可以將這種現象形容為燃燒,大家知道區別就行了。
想象一下,如果你有一堆燃料,現在你想讓這堆燃料的燃燒時間盡可能地持久,你會怎麼做呢?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,盡可能地降低燃料的消耗速度,讓燃料一點一點地燃燒。
實際上,太陽燒了46億年還沒有燒完,也正是因為太陽消耗燃料的速度極為緩慢,具體怎麼回事呢?我們接著看。
太陽核心的核聚變反應過程可以簡單地描述為,首先是兩個質子結合在一起,形成氘原子核,接著氘原子核又與另一個質子結合,形成氦-3原子核,最后這個氦-3原子核又會與另一個通過相同途徑生成的氦-3原子核結合,形成氦-4原子核,同時釋放出兩個質子。
這一系列的反應過程也被稱為「質子-質子鏈反應」,其中實現難度最高的,其實就是第一步,也就是兩個質子形成氘原子核。要知道質子都是帶正電的,它們會強烈地彼此排斥,所以想要讓兩個質子撞在一起,就需要它們具備足夠高的動能。
從微觀角度來講,溫度其實就是大量微觀粒子熱運動的激烈程度,這就意味著,在溫度足夠高的情況下,兩個質子就可以克服彼此的排斥力撞在一起,什麼樣的溫度才算得上「足夠高」呢?根據科學家的估算,至少需要上億攝氏度。
那太陽核心的溫度達到了這個條件了嗎?答案是否定的,因為太陽核心的溫度只有大約1500萬攝氏度,也就是說,從理論上來講,以太陽核心的溫度,是不可能實現「質子-質子鏈反應」的,這明顯與我們看到的事實相悖,為什麼會這樣呢?這其實困擾了科學界很長一段時間,直到「量子隧穿效應」的發現,這個問題才得到合理的解釋。
「量子隧穿效應」屬于量子力學的研究領域,簡而言之,這種效應是指微觀粒子在自身動能不足的情況下,也有一定的機率穿過經典力學里不可能穿過的「能量勢壘」。
質子之間的排斥力,其實就是一種「能量勢壘」,也就是說,即使溫度不夠高,以至于質子自身的動能不足以穿過這個「能量勢壘」,它們也可以因為「量子隧穿效應」而撞在一起。
「量子隧穿效應」發生的機率與能量差距密切相關,能量差距越大,其發生的機率就越小,反之亦然,由于太陽核心的溫度與理論值差了太多,因此質子通過「量子隧穿效應」撞在一起的機率就異常的低,根據科學家的計算,這個機率大概是10的負20次方,也就是說,每1萬億億次中只會發生一次「量子隧穿效應」。
但這還沒完,要知道氘原子核其實是由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構成,這就需要當兩個質子撞在一起的時候,其中的一個質子通過β衰變轉變成中子,然而這樣的情況卻極難發生,因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(超過99.999%),兩個質子即使通過「量子隧穿效應」撞在了一起,它們也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分開。
這樣的情況,無疑使兩個質子形成氘原子核的機率低得令人發指,有多低呢?這樣說吧,對于太陽核心中一個特定的質子來講,它通常需要數十億年的時間,才可以與另一個質子形成氘原子核。
盡管這個機率是如此之低,但太陽核心的質子數量卻有大約10的56次方個,如此龐大的數量,就使得太陽核心每時每刻總是會有極少數的質子形成氘原子核,進而使「質子-質子鏈反應」的后續過程順利進行,如此一來,太陽消耗燃料的速度也就極為緩慢了。
總而言之,在極低機率的限制下,太陽其實一直在以極為緩慢的速度消耗自己的燃料,也正是因為如此,太陽才可以燒了46億年,還沒有燒完,不過太陽的燃料終究是有限的,根據科學家的估算,在大約50億后,太陽核心的燃料就會耗盡,而屆時的太陽,將會演化成一顆紅巨星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責任編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