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沒和魯迅成親,卻給魯迅生下唯一的兒子,魯迅卻說她是「害馬」
2024/03/03

自古以來,天才都是獨特,奇怪的,他們能力出眾,但在生活中他們可能一無所知,又或者他們有著獨特的偏執,比如貝多芬,梵高等人。而在中國,也有這麼一群獨特的人,他們才華橫溢,但生活作風卻令人們詬病。說到古代男女的結合,大都是奉行著「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」這一俗語,但是,魯迅卻是其中的一個特例,雖說到了年齡在成家的時候,他沒有反對父母給他包辦的婚姻,可是結婚之后他卻沒有按照這種方式走下去,明面上一直順從著父母,實際上他卻追尋自己的真愛。

其實,包辦婚姻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糟粕,不過,這個糟粕隨著西方文化傳入中國后也開始發生了變化,表現最突出的就是魯迅這個時代的人們,由于當時的社會異常混亂,給了知識分子足夠的發揮空間,一時間能說會道的人們都站了出來批判,批判那些入侵的外國人,所以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文學大家。

當時,正在國外念書的魯迅更是接受了國外的先進思想,所以當他得知父母將他叫回國只是為了讓他結婚的時候,他的心中是憤怒的,是想反抗的,但是他知道,自己的父母就是中國舊文化的產物,自己的那些先進思想是不被他們認可的,如果當時立馬反對的話,只會落下一個不孝的罪名,于是他便在父母的安排之下完成了這一次婚姻。

結婚的時候,是他第一次見到自己的新娘,可是對于眼前這個面色不太好看,臉型都不和他胃口的新娘,魯迅提不起絲毫的興趣。再加上結婚之后父母便無法插手他的家事,第二天他就和新娘分開睡,并且隔天就飛到了日本繼續學習。

之后,他學成歸來也沒有與自己的原配妻子有太多的瓜葛,當時的他因為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,所以便在學校里當起了教書先生,也就是在這時候,他遇見了自己的一生摯愛——學生許廣平。

這一對是那個時候最突出的,唯一的一對老師與學生定情的,也算是開啟了這種關系的先例。當時的人們還無法認可兩者的這種關系,不過,這一時的閑言碎語并沒有阻止兩人奔向愛情的腳步。在他們的互相鼓勵之下,許廣平從一名普通學生成長為學生干事,甚至成為了當時學生運動中的骨干人物,與我們了解的英雄劉和珍共事。之后,因為被打壓,許廣平只好來到魯迅家中避難,他們一直共同為共同的夢想而努力著,并且一直相伴。

一直到1927年,正式開始了他們的同居生活,雖說沒有真正的結婚,但是他們才是實際意義上的夫妻,甚至還育有魯迅唯一的一個孩子。不過,魯迅也知道自己的這種做法會傷害到另一個女子,所以他生前一直在接濟原配,死后也由許廣平照料著。由此可見,這個被魯迅稱爲「害馬」的女子的確有許多過人之處!
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